•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国内机票

降水量

来源:常见自然现象

降水量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可降水量在寒区小,在热带大,全球的可降水量的平均值大约是25mm。中国的平均值与此接近。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符号是mm。降水量测量是一般是用口径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测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

降水量-预测预报

柱状统计表在对降水量的预测中一般用降水概率来表示,一般不会用到的可能性是100%,这是因为科学家对降水与否的把握只有70%。概率是个数学名词,它的直观意义是指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形式发布的预报叫概率预报。如果对降水与否的把握有70%,气象预报员就会告诉大家今天要下雨。降水概率预报一般情况是晴,概率0%为不可能出现降水;晴到多云,概率10%―20%之间降水的可能性很小;多云、零星降水或局部有降水,概率在30% 50%之间时有机会出现降水;降水,概率在60% 70%之间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大于等于80%时,降水的可能性很大;概率100%则肯定会出现降水。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

降水量-测量工具

降水影响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过漏斗流入储水瓶。量雨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水。测定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还有另外一些测定降水量的仪器,原理和上述的一样,增加了自记装置和传递信息的装置,可以直接读数。

降水量-等级划分

降水降雨

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 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 降水量小于 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 过程。 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 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 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 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种。暴 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 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 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降雪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降水量-影响因素

黑子影响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中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中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要数台湾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最多的一年为8409毫米。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在吐鲁番沿公路两旁,常见到用十字中空的土砖砌成的房屋,这就是专门用来制作葡萄干的“晾房”,在干旱少雨的气候下,葡萄挂“晾房”内就能自然风干,中外闻名的吐鲁番葡萄干就是这样制成的。 一天之内50毫米以上降水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10-25毫米为中雨,10毫米以下为小雨,75毫米以上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年平均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在494.9毫米~173.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和干季分明。境内降水量在全年的分配上大部集中在5~9月,可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其中暖季(6~8月)可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由于复杂的下垫面对其上空气的加热作用,使空气层结不稳定,易导致热对流,引起阵性降水;同时,还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不仅以固态形式为主而且以阵性降水为主。另外,夜间较多,约占总量的50%以上。

降水量-衡量标准

年平均降水量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由划分标准可知,只要是在12或24小时之内(请注意降水量指的是12或24小时之内,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平均值。)降水量达到了标准就行,不一定是持续降水,所以不用平均到12或24小时。比如某日24小时连续降水,1分钟也没停,降水量达到了10-25毫米,叫做中雨,但如果这一天中只有2个小时降水,降水量也达到了这个标准,也叫做中雨,因为它也是24小时之内的降水。如果在12或24小时内没有再发生降水,那么就可以认定为中雨了。如果真有说的这种情况,在预报时会使用“短时有大暴雨”等词语提醒大家,毕竟24小时持续降水量20毫米与10分钟内降水量20毫米造成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经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短时有雷雨大风”等,就是这样的特殊情况下的预报。

降水量-概述

世界年降水量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空气柱里含有的水汽的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把空气挤得一点水分都没有)所能形成的降水量。如某地某时的可降水量为20mm ,即空气柱含有的气体状态的水分的总量。它们全部凝结可以形成的降水量的厚度是20mm。暖季非常潮湿的空气中的可降水量也少于100mm ,气温在0℃以下的空气柱里的含水量(可降水量)在5mm以下。可降水量在寒区小,在热带大,全球的可降水量的平均值大约是25mm。中国的平均值与此接近。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符号是mm。降水量测量是一般是用口径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测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

其相关有: 定义1:一定时段内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 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累积的深度 。以毫米为单位。

定义2: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液态和固态水所折算的水层深度。

定义3:一定时段内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单位面积累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降水量”是气象术语,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降水量影响区域的干旱程度。一个地方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着当地的干湿程度。一般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200毫米之间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降水量的年内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天气 >常见自然现象 >降水量